在首屆曹妃甸論壇期間,中國經濟網(河北頻道)獨家采訪了國際展覽局主席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。
吳建民:世界正處在三大革命前夜 可持續發展才能生存下去

國際展覽局主席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
觀察了半個多世界世界的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、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表示,世界目前正處在三大革命的前夜,在發展過程中,一切不可持續的方式都是沒有前途的,只有可持續的方式才能夠存在下去。
吳建民把這三大革命歸納為能源革命、產業革命和生活方式革命,有兩大力量在推動三大革命:
第一大力量是世界上一批發展中國家的崛起,中國在崛起,印度在崛起,但是放眼全球,在世界上崛起的國家,發展中國家人口加在一起33億。但現在的發展大體上是工業化發達國家所創造的,他們在發展的時候擁有全世界的資源。33億人起來有那么多資源嗎?能源的瓶頸、資源的瓶頸馬上出來了,美國占世界人口15%,消耗世界25%的能源,人均每年消耗8噸標準煤,中國只消耗1噸標準煤。如果都按照這個方式,全世界的資源給我們用都不夠,這就要變。
第二大力量是氣候變化,根據科學家的預言災害天氣會越來越多。這是因為大氣當中的溫室氣體太多,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上百年,85%是發達國家排放的?墒俏覀冎挥幸粋地球,所以《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》規定發達國家首先要帶頭,面對這種狀況必須減排,必須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。所以能源問題就突出了,人類到現在主要是消耗化石能源,再往前走就要靠可再生能源。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引人注目的,國外有一種輿論,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,對于減緩氣候變暖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。
第一次產業革命是蒸汽機,第二次產業革命是電,第三次產業革命是電信,第四次是新能源。能源一變,很多事情都要跟著變。能源變,生活方式也要變。一切不可持續的方式都是沒有前途的,只有可持續的方式才能夠存在下去。
吳建民還總結了當今世界的兩大變化,第一,時代變了。世界從20世紀很長時間里的戰爭與革命時代進入了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。戰爭與革命的時代,因為矛盾積累非常多、非常尖銳,只能靠戰爭解決。但是這個時代過去了,中國看到這個變化的第一人是鄧小平。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來當今世界面臨兩大問題,一個是和平,一個是發展。后來中央根據小平同志的思想,在寫黨的報告時說我們的時代是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,這是了不起的變化。觀察世界的變化,國際關系最大的變化是這個。
第二,國際關系的重心正在從大西洋轉向太平洋。這可能是最近400年來最大的變化,過去是以歐美為中心,現在的變化使得世界對亞洲的注意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。包括唐山曹妃甸這些地方的發展,世界都很關注,因為中國是世界國際關系重點轉型的因素,中國的崛起也推動了這種轉移。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中央提出科學發展。這是符合中國道路,也是跟上世界發展步伐的。
責任編輯:cprpw